智库研究/Research

《读书》叶柏川教授:从“俄源词”开始追寻

  • 2015-08-15

(节选)

一九一九年,政治家张君劢在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宪法》译文中,首次介绍“苏维埃”之由来:“俄罗斯宣告为工人、兵士、农夫代表之‘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译为会议。英译为Council,德译为Rat,然后各国均用 Soveit 原名。故译之苏维埃)。总之以兵工会议为直接统治机关,此会议共和国(Soveit Republic)所由来也。中央及地方之权力,均以苏维埃掌之。”

“Soveit”由纯俄语词“Совет”直译而来,前缀“со-”表示“一起”,“вет”是“说话”之意,合在一起为“代表会议”。“Совет”之所以成为专有名词,是因为一九○五年革命俄国时曾出现过一个由罢工工人组织起来的领导罢工的机构“代表会议”,被简称为“苏维埃”。这一组织形式被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中采用,之后建立的政权便冠以“苏维埃”之名.。

“苏维埃”这种新的政权形式很快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讨论的对象。曾在一九二○年与瞿秋白一同赴俄采访的俞颂华,对俄国的苏维埃政权不以为然。他在《赤俄见闻记》中说:“我未到俄国之前,以为俄国现在政治上的原动力是苏维埃,待到俄国来实地考察了一下,方知以前的想象与事实不符,因为俄国的苏维埃在目前不啻是一个工人农人实地练习政治运动的机关罢了。”“苏维埃”一词见诸各大报刊。以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新青年》为例,一九二○年八月开辟了“俄罗斯研究号”,专门发表介绍俄国的文章。初期这些文章主要是译介性质的。一九二○年发表的文章内容涉及苏维埃的教育、经济政策、社会改造、劳动组织,苏维埃国家的产妇和婴儿,著名哲学家罗素旅俄感想等。随着报刊著作的介绍,“苏维埃”逐渐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所熟悉的政治词语,一个全新的政权模式的代名词。


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