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Research

《亚太经济》关雪凌教授:金砖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基础与战略

  • 2017-04-20

内容摘要: 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美欧危机的相继爆发,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实力和愿景愈加增强。金砖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在 2008 - 2015 年全球经济增量中贡献率高达 69. 48% , 金砖峰会也成为务实合作的新平台,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标志着金砖合作进一步深化。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对金砖国家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金砖国家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过程中,一是要立足本国发展要求,做实金砖合作; 二是要在 G20 框架内,防止逆全球化进一步蔓延; 三是存量改革与增量创新并重,渐进式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进程。

关键词:   金砖合作 逆全球化 全球金融治理 G20 机制


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包括一系列多边国际协定、正式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跨国公司和全球公民     网络等,总体上沿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西方 “七国集团”。该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遗产,其治理理念推崇 “华盛顿共识” 及经济全球化,客观上来讲,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是近年来,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一方面美欧危机的相继发生使得国际     社会开始认真思考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希望在全球经     济治理方面拥有更多的制度性话语权; 另一方面,逆全球化思潮及民粹主义兴起也将给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带来新的变数。在此背景下,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     增强。习近平主席在 2015 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峰会中,将金砖国家的关系概括为 “维护世界和平的伙伴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弘扬多元文明的伙伴关系、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伙伴关系”①,可见如何有效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将成为金砖国家进一步务实合作的重要议题。

一、逆全球化与全球经济治理新挑战

根据 2016 年底 IMF 在其主办的 《金融与发展》中刊登的 《全球化重置》一文,从 1989 年柏林墙倒塌到2007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化进程成果斐然: 国际资本流动占全球 GDP 的比重由 5. 2% 上涨至 20. 7% ,国际贸易占比从 39% 上升到 59% ,生活在出生国之外的人口数量也增加 25% 以上。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高歌猛进 20 余年的全球化进程似乎出现了严重回落,国际资本流动占全球 GDP 的比重在 2008 年骤降至4% ,2015 年更是跌至 2. 6% ②。同时,2016 年相继发生了两大 “黑天鹅事件”,虽然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但与上述经济数据的大幅变动一起表明了西方国家中逆全球化思潮逐步兴起并愈演愈烈。第一个 “黑天鹅事件” 是 2016 年 6 月英国脱欧公投意外成功,给全球化带来严重创伤及负面的示范效应。第二个 “黑天鹅事件” 是 2016 年 11 月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第 45 任美国总统,其对外政策具有鲜明的反全球化及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与欧美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正积极推进全球化深化     发展。2017  年 1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 2017  年年会上指出,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的交往”③。值得回味的是,当年中国对加入 WTO 有过忐忑、对全球化也有过恐慌,美国恰恰是经济全球化及自由主义的极力倡导者。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的大背景下,美国      及欧洲表现出来的逆全球化浪潮为全球经济治理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对金砖国家来讲,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二、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制度缺陷

根据 2011 年联合国大会的定义,全球经济治理指的是多边机构和进程在塑造全球经济政策与规章制度方面发挥的作用,其本质就是确立和维护世界经济秩序以及运行机制。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暴露出越来越多    亟待解决的问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呼声与日俱增。

( 一) 新兴经济体崛起与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代表性、有效性不足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最大特点是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④。根据 2016 年 10 月 IMF 《世界经济展望》的数据测算,金砖国家 GDP 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按市场汇率计算从 2000 年的 8. 21% 增至 2016 年的

22. 55%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从 2000 年的 18. 82% 增至 2016 年的 31. 58% ,而同期发达经济体及 G7 的占比均呈现 15 至 20 个百分点的大幅下降。

虽然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及在国际组织中的投票权却难    以与经济实力相匹配。制度的非中性使得全球经济治理带有显著的非中性特征⑤,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    是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制度设计者和既得利益者,必然对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存在诸多掣肘。虽然    金砖国家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 GDP 已经达到美国的两倍,但五国加总的投票权仍低于美国; 同时 IMF 协定修订需要获得 85% 以上的投票率,所以美国实际上在 IMF 拥有绝对且唯一的一票否决权 ( 虽然美国并未真正使用过否决权) ⑥。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美国的领导地位,再次凸显了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实质上是西方大国的利益载体,新兴经济体总体上处于与自身实力不相匹配的弱势地     位,这直接导致了现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合法性危机的广泛存在。正因如此,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变革势     在必行,从而扭转当前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

( 二) 国际货币体系的美元本位特征及美元陷阱

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元为中心,美元是世界各国央行最主要的储备资产,享有国际货    币的垄断权、不受监控的美元货币发行权、美元铸币税的独享权等三大霸权。美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以美元计    价的流动性资产,而其他国家作为美元持有国则面临巨大的美元贬值风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Paul Krugman 将这种危害性称之为 “美元陷阱”。

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看,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美元外汇储备在 1999 年为 2553 亿美元,2014 年中期达到 1. 69 万亿美元,而美元实际指数在同期贬值了 14. 8% ,美元长期贬值对那些以美元资产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外汇储备大国带来了巨额的资本损失⑦; 根据测算,1952 - 2004 年美国持有外国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为5. 72% ,同期外国持有美国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为 3. 61% ,2. 11% 的差额给美国带来了巨大收益⑧。

( 三) 美欧危机反映出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亟待改革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有诸多宏观、微观因素,全球经济失衡是其深层次的原因; 而布雷顿森林体系遗留下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则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制度性原因。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是主要的外围国家,     施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从而形成对中心国的贸易顺差,再通过持有中心国的债券使外围国的外汇储备流     回中心国; 美国是主要的中心国家,拥有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优势,借助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通过发行债券吸引外围国家的资金流入⑨。正如张宇燕 ( 2010) 指出,金融危机推动全球治理进入新阶段,主要动力来自两方面: 一是危机凸显了原有治理体系的缺陷,变革呼声随之高涨;  二是各国携手克服危机的努力和对危机成因的深刻反思,为构建新的全球治理框架提供了关键契机⑩。

欧债危机是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在欧洲的蔓延,其本质上也是一场国家财政赤字治理、区域协调治理、全球经济治理的危机瑏瑡。一般来讲,学术界将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各国财政政策的协调失灵,但欧元      区的制度基础使得各国丧失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当面对较大外部冲击时只能选择过度使用财政政策;        欧元区各国的经济实力差异较大,甚至并不满足最优货币区的必要条件,强行的区域一体化政策非但没有产生内生     性的趋同效应瑏瑢,反而出现两极化的离心趋势并加速了危机的蔓延。从这个意义上讲,欧债危机体现了欧元区制度设计的 “先天性缺陷”,是面对巨大外部冲击时缺少政策协调的治理体系的危机。

三、金砖国家机制化及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基础

近年来,金砖国家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  “金砖国家” 也从一个单纯的经济概念逐步转变为积极务实的合作平台,金砖国家有着相似的增长潜力及利益诉求,并通过金砖峰会、金砖国家开发银行、G20机制、全球金融治理、内部贸易合作等方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 一) 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从 “务虚为主” 发展为 “虚实并重”

2009 年 6 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第一次召开,将金砖国家从一个经济概念变为具有实际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平台。此后每年在金砖各国举办金砖峰会,并在   2010   年成功吸纳南非加入金砖国家,涵盖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的 “金砖五国” 代表性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2009 至 2012 年的前四届金砖峰会以    “务虚” 为主,重点在于探讨金砖合作的宗旨及重要性、现有国际体系的改革构想、金砖内部深化合作的可行性等问题。从2013 年班德峰会开始,金砖合作进入 “务实” 的阶段,讨论的议题逐渐增多、逐步加深,例如 2013 年的德班峰会决定设立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和应急储备基金,2014 年的福塔莱萨峰会金砖国家正式签署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合作协议,2015 年的乌法峰会中金砖国家同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等成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金砖国家虽然没有历史、地理、文明的共同性,也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模式,但却拥有着相似的增长潜力和利益诉求,都拥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大国梦、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愿景。金    砖国家的国土面积约占全球的 30% ,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40% 以上,按市场汇率计算的 GDP 总量约占全球的 22% ,金砖国家在 2008 - 2015 年全球经济增量中贡献率更是高达 69. 48% , 同期 G7 的贡献率仅为10. 28% ; 同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分别是南美洲、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南亚、东亚和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它们不仅在各自所在的区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且也代表了这些地区其他国家的利益。所以,金砖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必将显著增强现有体系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 二) 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及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

2012年第四次金砖峰会上,金砖国家领导人探讨了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可行性,并对其宗旨和目的进行了规划; 2013 年第五次金砖峰会上,五国领导人同意建立一个新的开发银行; 2014 年福塔莱萨峰会金砖国家正式签署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合作协议。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法定资本为 1000 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500 亿美元,由五个创始成员国均等出资; 首任行长来自印度,首任董事会主席来自巴西,银行总部设于中国上海,同时在南非设有非洲区域中心。金砖五国平等出资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而不是根据各国经济体    量安排出资比例,意味着五国拥有平等的股权和投票权,也为现有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    选择。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一是可以有效缓解金砖国家的融资难题,是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有益补充;


二是推动现有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      三是进一步深化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为南南合作提供新的参考样本瑏瑣。同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短期金融风险,弥补  IMF  救助不及时、力度不够的实际情况,金砖五 国同意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为 1000 亿美元,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分别出资 410 亿美元、180 亿美元、180 亿美元、180 亿美元、50 亿美元,虽然各国出资份额不同,但却拥有相同的投票权,进一步体现平等的金砖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将成为   IMF   的有益补充,有效缓解金砖各国的短期流动性压力,防止国际收支急剧恶化,化解潜在的金融危机,并对发生金融危机的金砖国    家提供资金支持。

( 三) 金砖国家贸易及投资合作逐步深化

金砖国家的贸易合作不断深化,各国对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额在本国总贸易额的比重显著提高,如表 1所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分别从 2000 年的 3. 85% 、6. 26% 、6. 05% 、3. 33% 、4. 54% 提高到2015 年的 22. 31% 、14. 65% 、14. 40% 、6. 25% 、20. 18% 。金砖国家内部贸易的比重逐年提升,一方面是由于金砖合作机制推动了金砖国家内部的贸易便利化,另一方面是由于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禀赋存    在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和印度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巨大,矿产资源大国俄罗斯、巴西    和南非正好可以形成能源互补,这三国又成为中国和印度制造品的重要消费市场,这种资源互补性和分工合    作关系为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奠定了基础。

表 1    金砖各国对其他金砖国家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 单位: %

数据来源: IMF,DOT 数据库,2017 年 3 月。

同时,金砖国家之间的国际投资也迅速扩大,双边投资存量从 2003 年的 2. 6 亿美元上升至 2011 年的 286 亿美元,其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比值也从 2003 年的 0. 1% 提升至 2011 年的 2. 5% 。同时,俄罗斯、巴西、中国拥有诸多体量较大、实力很强的国有跨国公司,这些 “国家控制实体” 实际上有效承担着大量的国际投资职能。如中国的国有企业就充当了国际投资的重要载体。

( 四) 依托 G20 机制平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同时催生了 G20 机制及金砖合作机制,G20 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共同参与的全球经济治理核心机制与 “国际经济合作首要平台”,全球经济治理已经从 G7 时代走向 G20 时代瑏瑤。G20 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卓有成效,2009 年 G20 伦敦峰会同意向世界经济新注入 1. 1 万亿美元,以恢复经济增长的动力和信心; 2010 年 G20 多伦多峰会推动全球多边开发银行的贷款额度从每年 370 亿美元增至 710 亿美元;

2011 年 G20 戛纳峰会通过了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3. 13% 的投票权; 2015 年 G20 安塔利亚峰会敦促美国尽快批准 2010 年IMF 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G20 峰会的前几次会议议题主要集中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治理、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之后的议题扩展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国际金融    体系改革等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内容。

( 五) 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

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重点在于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全球金融治理是指     “对全球货币事务和金融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的协调”瑏瑥。

一是推动 IMF 投票权改革。IMF 成立之初,各成员国选择的 “怀特方案” 便设计了稳定化基金 ( the Sta- bilization Fund) 、各国认购份额 ( Quotas) 、投票机制 ( voting mechanism) 等三大机制,其中投票机制由份额、投票权和投票规则三部分构成。IMF 在 2008 年及 2010 年先后提出了两轮改革方案,2008 年改革方案顺利通过,并于 2011 年开始生效; 2010 年改革方案直到 2016 年才获得通过。新一轮改革方案生效后,IMF 资金规模将扩大一倍,份额将实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6   个百分点,中国所拥有的份额和投票权比重从原来的第六位跃居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 参见表 2) 。

表 2    美国及金砖国家 IMF 投票权及份额占比 单位: %

数据来源:   IMF,“IMF  Members' Quotas  and  Voting  Power,and  IMF  Board  of  Governors”,Last  Updated:   March 19,2017,ht- tp: / / www. imf. org / external / np / sec / memdir / members. aspx。

二是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金砖国家的金融实力正逐步增强,以中国五大国有银行为代表的众多新兴     经济体金融机构逐步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金砖国家参与全球金融监管协调和改革对于维护国际金融市     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后危机时代的来临,使得金融稳定理事会   (  FSB)     和巴塞尔委员会主导了新的一轮国际监管改革,形成了以巴塞尔协议Ⅲ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成果。国际金融监管改革重点沿着三条主线推进瑏瑦,    一是微观审慎层面,改革重点是完善例如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杠杆率、大额风险集中度等监管指标;        二是宏观审慎层面,主要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顺周期性、影子银行体系等三个角度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        三是审慎监管理念层面,引入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降低对外部信用评级的依赖,完善场外衍生品市场和中央     交易对手方规则,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等。

三是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货币互换。2015 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与中国的贸易额分别占其进出口总贸易额的 18. 28% 、12. 09% 、10. 83% 、13. 99% 瑏瑧,贸易额的增加必然带来货币结算量的同步增加, 但近年来美元汇率大幅波动势必增加各国的贸易结算风险,所以推进金砖国家间贸易的本币结算、货币互换、   货币国际化将成为金砖国家未来合作的重要议题。同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改变美元本位的现状,促      使国际货币体系从 “一主多元” 向 “多元制衡” 转变。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现阶段应以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为目标,而随着金砖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入,在金砖内部尝试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有利于金砖国家的整体利     益。2010 年 12 月 15 日,人民币正式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交易,这是人民币首次在境外直接挂牌交易。之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先后与其他金砖国家签署了总规模 3700 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占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互换协议总额的 11. 13% 。

四、金砖国家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战略路径

深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必将成为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战     略。金砖国家应紧抓机遇并做好战略准备,一是要立足本国发展要求,做实金砖合作; 二是要在G20 框架内, 防止逆全球化进一步蔓延; 三是存量改革与增量创新并重,渐进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进程。

( 一) 坚持包容互惠理念,开启南南合作新篇章

自 2009 年金砖国家在俄罗斯举办首次峰会以来,金砖合作逐步走向务实阶段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不过近年来,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唱衰金砖合作机制并认为   “金砖褪色” 的观点开始出现。但正是在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时期,金砖国家推动经济改革的发展目标就更趋于一致,积极推进互惠发展     的金砖合作机制就更有利于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发达国家的外部冲击。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贸易增速下降的情况下,金砖国家内部贸易及投资占比均呈现大幅提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金    砖国家储备基金的成立更是将金砖金融合作在制度化层面进一步加强。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仅能够推动金砖国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而且还为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    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协商与对话提供了平台。金砖国家应秉承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瑏瑨的共同愿景,形成   “和而不同” 的利益共同体,加强在贸易、金融、科学、气候、能源、政治、文化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中体现共同的诉求,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提供有力    参考,开启南南合作新篇章。

( 二) 提升 G20 机制化水平,推进 “共商共建共享” 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

进入 21 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对比出现较大变化,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 哈斯 ( Richard N. Haass) 曾称 21 世纪是 “无极化” 的世界,世界不再由一两个国家主导瑏瑩,“无极化” 的世界格局将使得没有国家愿意承担国际公共品的供给责任,给全球经济治理带来很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以金    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不应急于推翻现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而是在该    框架内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商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重点领域、组织机制、发展方向等重要议题,共建南北    合作的新机制和新平台,共享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所带来的制度红利。

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遭遇较大阻碍,尤其是 2006 年英国脱欧及特朗普当选更是引起了全球各界的普遍担忧。全球化的本质就是人类相互依存度提高的历史过程瑐瑠,自由贸易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强   动力,推动全球化有利于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当然,全球化进程中难免存在一些缺陷和弊端,而 G20 合作机制正是可以联合主要的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来共同解决这些顽疾,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金砖    国家应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在 G20 框架内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深入合作。

( 三) 存量改革与增量创新并重,渐进式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金砖国家是本轮全球化的受益者,在现有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实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      旧有体系约束性逐渐显现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金砖国家应争取拥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金砖国家在参与     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过程中,既要争取做好存量的改革,也要力求做到增量的创新。所谓存量改革,    就是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增加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投票权和制度性话语权,增加      现有治理体系的代表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例如推动 IMF 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改革; 增量创新,即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创新,增加全球治理的公共品供给,例如金砖国家机制、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一带一路” 倡议等。同时,应该注意到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国际体系的变化速度通常慢于     国际格局的变化速度瑐瑡。金砖国家如果过快推进改革进程可能引起发达国家的较大不满,美国为了维持其拓     展、实现全球经济利益的能力,必将利用多种手段对金砖国家施加压力。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从 2009 年发展到现在仍不足十年光景,作为一个新兴的国际组织其影响力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当前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     经济治理体系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在美元加息周期过程中金砖各国的经济增     长已出现较大分化,所以过快推翻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利于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坚持      渐进式的改革思路应成为金砖国家在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过程中的战略选择。


注释:

① 习近平.  共建伙伴关系 共创美好未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上的讲话 [N] .  人民日报,2015 - 7 - 10  ( 3) 。

② 塞巴斯蒂安•马拉比. 全球化重置 [J] . 金融与发展,2016 ( 12) : 6 - 10。

③ 引自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 2017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中国新闻网,2017 年 01 月 18 日, http: / / www. chinanews. com / gn /2017 /01 - 18 /8127455. shtml。

④ 陈凤英. 新兴经济体与 21 世纪国际经济秩序变迁 [J] . 外交评论,2010 ( 3) : 1 - 15。

⑤徐秀军. 制度非中性与金砖国家合作 [J] .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 ( 6) : 77 - 96。

⑥黄薇.  国际组织中的权力计算———以 IMF 份额与投票权改革为例的分析 [J] .  中国社会科学,2016  ( 12) :   181 - 208。

⑦ 高海红. 布雷顿森林遗产与国际金融体系重建 [J] .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 ( 3) : 4 - 29。

⑧ Pierre - Olivier Gourinchas,Helene Rey.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djustment. Meeting Papers,2005,115 ( 4) : 665 - 703.

⑨ Dooley,M,D Folkerts - Landau,et al. An essay on 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 NBER working paper,2003. No. 9971.

⑩ 张宇燕,田丰. 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J] . 国际经济评论,2010 ( 4) : 7 - 27。

⑪张海冰. 从欧债危机应对看全球经济治理的新趋势 [J] . 欧洲研究,2013 ( 3) : 17 - 30。

⑫刘元春,蔡彤娟. 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与救助机制 [J] . 经济学动态,2010 ( 6) : 4 - 8。

⑬关雪凌,张猛. 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正当其时 [J] . 中国金融,2012 ( 18) : 88 - 90。

⑭崔志楠,邢悦.  从 “G7 时代”到 “G20 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 [J] .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  ( 1) :   134 - 154。

⑮张礼卿等. 全球金融治理报告 ( 2015 - 2016)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6: 1。

⑯綦相. 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启示 [J] . 金融研究,2015 ( 2) : 36 - 44。

⑰数据来源: IMF,DOT 数据库,2017 年 3 月。

⑱习近平.  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的主旨演讲 [N] .  人民日报,2013 - 3 - 28  ( 2) 。

⑲Richard N. Haass. The age of Non - Polarity: What Will Follow U. S. Dominance. Foreign Affairs,No. 87,2008,pp. 44 - 56.

⑳张宇燕. 全球化与去全球化 [J] . 探索与争鸣,2017 ( 3) 。

阎学通. 权力中心转移与国际体系转变 [J] . 当代亚太,2016 ( 6) : 4 - 21。


参考文献:

[1] Andrew F. Cooper. The G20 and Its Regional Critics: The Search for Inclusion. Global Policy,Vol. 2,Issue 2,May 2011,pp.

203 - 209.

[2] Charles Wyplosz. Forgotten Lessons from Bretton Wood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Rethinking the International Mo- netary System ”,Shanghai,June 17 - 18,2014,pp. 1 - 2.

[3] G. John Ikenberry. Quest For Global Governance: Current History. 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World Affairs,vol. 113. No. 759, 2014,P. 18 .

[4] Maurice Obstfel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Living with Asymmetry. NBER Working Paper No. 17641,2011,pp. 8 - 13.

[5] 巴里•艾肯格林  ( 彭兴韵)   .   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史 [M]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5 - 21。

[6] 陈伟光. 全球经济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的中国策 [J] . 改革,2016 ( 7) : 25 - 37。

[7] 陈雨露,马勇. 大金融论纲 [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7 - 49。

[8] 关雪凌. 中国为什么能让 G20 峰会成果斐然 [J] . 人民论坛,2016 ( 25) : 24 - 25。

[9] 李稻葵,徐翔. 全球治理视野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J] . 改革,2015 ( 10) : 51 - 61。

[10] 李巍. 金砖机制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 [J] . 国际观察,2013 ( 1) : 33 - 40。

[11] 李向阳执笔. 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秩序的发展方向 [J] . 经济研究,2009 ( 11) : 47 - 54。

[12] 卢锋,李远芳,杨业伟. 金砖五国的合作背景和前景 [J] . 国际政治研,2011 ( 2) : 1 - 21。

[13] 欧阳峣,张亚斌,易先忠. 中国与金砖国家外贸的 “共享式” 增长 [J] . 中国社会科学,2012 ( 10) : 67 - 86。

[14] 庞中英. 1945 年以来的全球经济治理及其教训 [J] . 国际观察,2011 ( 2) : 1 - 8。

[15] 裴长洪.  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与中国扩大开放 [J] .  经济研究,2014  ( 3) :  4 - 19。

[16] 秦亚青.  全球治理失灵与秩序理念的重建 [J] .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  ( 4) :  4 - 18。

[17] 孙杰. 跨境结算人民币化还是人民币国际化? [J] . 国际金融研究,2014 ( 4) : 39 - 49。

[18] 孙伊然. 全球经济危机治理的观念变迁: 重建内嵌的自由主义 [J] . 外交评论,2011 ( 3) : 16 - 32。

[19] 田丰等. 全球失衡的内在根源: 一个文献综述 [J] . 世界经济,2012 ( 10) : 143 - 160。

[20] 徐秀军等. 金砖国家研究: 理论与议题 [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1] 余永定. 再论人民币国际化 [J] . 国际经济评论,2011 ( 5) : 7 - 13。

[22] 张发林. 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 国际政治研究,2016 ( 4) : 63 - 85。

[23] 张宇燕,任琳. 全球治理: 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J] . 国际政治科学,2015 ( 3) : 1 - 29。

[24]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全球失衡、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复苏 [J] . 经济研究,2009 ( 5) : 4 - 20。


作者简介: 1. 关雪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世界经济理论、国际经济关系、转轨国家经济。北京,100000。

2. 于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现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研究方向: 金融危机理论与实践、国际政治经济学。北京,100000。

3. 赵尹铭,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类本科生。研究方向: 国际政治经济学。武汉,430000。

(原文刊发于《亚太经济》2017年第3期,第5-11页)

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