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Research

《领导文萃》叶柏川教授:熊性俄罗斯

  • 2016-05-08

(节选)

 苦寒之地“熊出没”

俄罗斯横亘欧亚大陆,地跨寒带、亚寒带、温带。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他们生活的东欧平原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季
酷旱, 冬季严寒, 大部分地区全年一半时间都处于冰天雪地之中。如西部的莫斯科,春季于4 月才开始,10 月初即进入冬季。
而另一座著名城市圣彼得堡,冬季整日阴郁潮湿,不见天日,早上八点多了外面还是一团漆黑。

除了恶劣的气候,贫瘠的土地同样考验着俄罗斯人的意志。俄罗斯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沙俄帝国时期可耕种的优良土地,只有约259 万平方公里,不到全部国土面积的八分之一。遇到干旱和饥荒,饿殍遍野的景象不时可见。如1601 年至1603 年因连续旱灾发生全国性大饥荒,人们“饥不择食,树皮草根、动物尸体都被塞进肚子,甚至还出现人吃人的现象”,仅莫斯科地区就有十多人人死去。19 世纪俄国抒情诗人丘特切夫如此倾诉:“这些可怜的村庄,这片贫瘠的大地,无尽忍耐的所在,俄罗斯人的土
地。”

长达240 年的蒙古统治, 至今仍是俄罗斯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沉记忆。农奴制持续300 余年,到18 世纪末期,全国农奴比
例达到农民总数的约53%。有人统计过,在堪称俄罗斯帝国最杰出的统治者沙皇彼得一世统治期间,没有战争的日子,总共只有
13 个月。战争贯穿了俄罗斯的历史,其战争文学之高度发达也足以佐证这一点。

1917 年十月革命过后的几年内,“流行病、饥荒、战乱,夺去了超过2000 万俄罗斯人的生命”。二战期间, 俄罗斯再次损失
2000 万人口。与革命相伴而来的社会大动荡,以及外敌深入国境的绵延战火,使俄罗斯在大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都未能完全
恢复元气,男少女多,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甚至有种说法,现在的俄罗斯男人“难如人意”,是因为战争使整个国家失去大量优秀
的男性基因之故。

双重角色各走极端

然而, 也正是严酷的大自然, 锻造了俄罗斯人的顽强与坚韧,帮助他们承受命运的挑战和折磨。即使生活充满苦难,社会
遍布不公,他们依然会选择忍耐。颇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沙皇专制时期,俄罗斯境内曾经多次爆发农民暴动乃至战争, 但是反抗者们从未以推翻沙皇为根本目的。反之,俄国老百姓习惯于尊称沙皇为“父亲”和“母亲”,宁肯相信所有的不幸都是沙皇手下大臣造成的。他们对沙皇近乎无条件的崇信,恐怕也是俄罗斯人坚忍性格的极致表现。纵观俄罗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政治强人,成为俄罗斯人顶礼膜拜的偶像。现任总统普京亦是如此。

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