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关雪凌教授一行赴俄参加“国际贸易体系:问题与前景”国际研讨会

  • 2017-10-26

10月26-27日,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国际贸易体系:问题与前景”国际研讨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研讨会包括10月26日“国际贸易体系:问题与前景”论坛,“当前条件下俄罗斯和圣彼得堡的出口潜力发展”商业论坛,以及10月27日“欧盟和俄罗斯经济体的开放与一体化/全球价值链”论坛和博士生论坛。来自俄罗斯、中国、美国、瑞士、瑞典、日本、印度、南非、哥伦比亚等十余个国家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本次大会邀请了WTO、IMF、世界银行、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等多个国际组织和著名高校的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关雪凌教授,经济学院黄卫平教授,彭刚教授和程大为教授应邀出席研讨会并发表演讲。

10月26日上午“国际贸易体系:问题与前景”论坛开幕。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经济系主任奥达尔•马尔卡尼亚教授、系副主任谢尔盖•别洛杰罗夫教授致开幕词。会议由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世界经济教研室主任谢尔盖•苏德林教授主持。黄卫平教授作题为《加入WTO: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起点》的大会主旨报告,作主旨报告的还有世界银行集团皮尔•索维,WTO代表马克•欧博恩,俄罗斯科学院奥尔加•布多琳娜,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亚历山大•波哥罗斯基。

黄卫平教授首先回顾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他按照时间顺序运用具体事例讲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包括1952-1964年苏联对中国的帮助等,并运用大量的数据和对比分析证明加入WTO是中国经济飞跃至关重要的一步。加入世贸组织推动了中国改善市场经济政策,使中国建立了新的市场体系,改变了经济规则。

26日下午,关雪凌教授参加了题为“新兴市场公司的所有制战略和竞争优势”的分论坛并发表题为《跨国公司“国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的演讲。关雪凌教授从经济和政治两个维度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国籍”问题。她说,在跨国公司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国籍趋于模糊的现象下,必须清醒看到跨国公司的资本国别特征依然清晰,只有资本“国籍”清晰的跨国公司才能将其在全球经营攫取的超额利润名正言顺地返回母国。而把一国对外开放政策建立在资本无“国籍”的认识基础上,将严重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

彭刚教授参加了题为“金砖国家贸易政策”的分论坛并发表题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和趋势及中俄双赢合作前景》的演讲。首先对中俄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和中国对俄投资政策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加强中国在俄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和建议,如加强政策沟通,搭建政府间协调机制;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区建设等。

程大为教授参加了题为“国际贸易和贸易政策的现代趋势”的分论坛并发表题为《世界贸易体系的挑战及中国全球治理的特色》的演讲。她首先对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交错时期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和新的机遇作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在全球价值链模式下重新设计下一代贸易规则的可能性和中国“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的思想和特点。

10月27日上午,“欧盟和俄罗斯经济体的开放与一体化/全球价值链”论坛开幕。论坛共分为“全球价值链及其在现代世界贸易中的作用”、“促进全球价值链融合的最佳做法、政策和战略”、“俄罗斯和欧盟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融合的现状和问题”三部分。中国人民大学代表团就俄罗斯经济政策、全球价值链融合等重点问题与在场专家进行了研讨。

27日下午,应谢尔盖•苏德林教授邀请,关雪凌教授、程大为教授参加了两校经济学院系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会谈。双方就“一带一路”方向国际商务硕士项目、中国经济(全英文)硕士项目、《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框架下的教师交换项目交换了意见。

关雪凌教授表示,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与俄罗斯的联系更是重点,培养了解中国商务环境的俄罗斯经济人才是双方的共同需求。欢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经济系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来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一带一路”国际商务硕士项目和“中国经济”硕士项目。随后,她又为俄方介绍了《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框架下的教师科研合作交换项目的内容、科研合作的具体设想。

程大为教授重点为俄方介绍了国际商务硕士(MIB)项目的相关情况,包括该项目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然后为俄方介绍了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未来的合作设想。

谢尔盖•苏德林教授对首先对中国人民大学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一带一路”硕士项目、“中国经济”硕士项目和教师交换项目合作设想的提出表示感谢。他说,硕士项目对俄罗斯学生来说,尤其是对懂汉语的俄罗斯学生是非常好的机会。经济系会将这个项目积极地推荐给优秀毕业生,并相信学生对此将十分感兴趣。

会上,双方达成了多项合作意愿: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将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一带一路”国际商务硕士和“中国经济”硕士;双方初步达成了《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框架下的教师科研合作意向;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提出了“全球治理”硕士合作项目的初步设想。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柳德米拉•波波娃也参加了会谈。会后,代表团应邀参观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校史博物馆。


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是中俄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联合发起创立的综合性学术机构。俄罗斯研究中心旨在进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15年9月2日,俄罗斯研究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揭牌成立。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俄罗斯副总理奥尔加•尤里耶夫娜•戈洛杰茨出席仪式,为中心成立揭牌并致辞。为贯彻落实两国领导人提出的工作要求,在人民大学领导的指导下,俄罗斯研究中心结合学科优势,立足“夯实基础、凝聚力量、辐射欧亚、资政助企”的工作愿景,依托校内外和国内外的支持力量,着力做好人员往来、文化交流、智库合作等“三大板块”的工作,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为高规格公共外交平台、中国企业“走出去”高端智库和中俄交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创建于1724年,是俄罗斯最早建立的大学。圣彼得堡大学在俄罗斯联邦内部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俄罗斯仅有的两所拥有独立自治权的大学之一(另一所为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毕业生和曾在该校执教的教授中,有8人曾获得诺贝尔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列宁、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和总理梅德韦杰夫都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