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宪举接受新京报关于“中俄开展第16轮战略安全磋商”的采访

  • 2021-05-25

2021年5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共同主持中俄第十六轮战略安全磋商,就中俄关系和事关国际安全和战略稳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宪举就此次磋商接受新京报的采访。针对中俄的对话节奏,王宪举指出,中俄间密切的磋商活动恰好反映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俄相互“对表”,交换意见,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中俄关系发展始终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然而,秉承“三不原则”的中俄关系却总是受到外媒误读,认为中俄或结盟对抗美国。王宪举分析称,这是因为国际上仍存在许多陈旧、惯性的“冷战思维”。事实上,中俄关系追求的是“结伴而不结盟”,是创新、与时俱进且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新主张。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国际社会上的其他国家和民众可能会越来越理解并接受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创新主张。

在与普京的通话中,杨洁篪表示,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全面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搞好本次磋商,把中俄高水平政治互信转化为更多战略协作成果。就具体战略协作成果而言,王宪举指出,中俄的当务之急就是共同合作抗击新冠疫情,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王宪举认为,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如何恢复经济是中俄面临的下一个紧迫任务。2020年、2021年是中俄科技创新年,预计科技合作也是中俄落地战略协作成果的主要领域。

谈及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机制的意义,王宪举认为,该磋商机制无疑为双边关系带来了积极影响。中俄都是世界大国、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拜登上台后,虽然论调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有所不同,但其实质仍是主张“美国优先”,企图联合“盟友”遏制中俄。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变局下,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机制对两国如何适应并应对国际战略格局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新京报

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