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Research

《俄罗斯文艺》梁坤教授:耶舒阿•伽- 诺茨里:以东正教之心领受的耶稣—《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宗教文化阐释

  • 2016-10-17

摘要 从俄罗斯东正教和宗教哲学的角度解读布尔加科夫《大师和玛格丽特》中的耶舒阿·伽-诺茨里形象:“耶舒阿”和“耶稣”、“真理”和“道路”具有词源学上的内在关联;耶舒阿以“软弱的神人”表现其超越“奇迹、神秘和权威”的自由精神,正是作家以东正教之心领受的耶稣;世纪之交以Вл.索洛维约夫为代表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思想探索是布尔加科夫塑造这一形象的重要资源。耶舒阿是真理与至善的化身,是人的至高理想和榜样,也是布尔加科夫思想结构的核心。写神的目的正在于人,耶舒阿和本丢·彼拉多由以成为两个互为支撑的存在。


自尼采宣告“上帝死了”之后,重寻上帝便成为20世纪西方文学的自觉使命。在俄罗斯文学中,对耶稣基督的大规模书写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文学“先知们”融入“基督教的革新者”的“新基督教意识”和对时代的思考,借用福音书的叙事而又有所创造新,纷纷撰写自己的“福音书”,创造新的“伪经”,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实现耶稣基督的复活,呼唤仁慈和悔罪,进而将人们汇聚到基督的真理的道路上。布尔加科夫(МихаилАфанасьевич Булгаков,1899-1941)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大师和玛格丽特》(Мастери Маргарита,1928-1940)中以东正教的视角重叙了福音书的故事,对耶稣受难前同罗马驻犹太总督本丢·彼拉多在耶路撒冷的对话进行了改造。耶路撒冷的章节穿插于小说的现实世界与魔幻世界之间,相隔两千年的不同时空通过交汇融合。耶舒阿宣讲对人世间“真理的王国一定会到来”信心;他坚信人心向善的本性:“把所有的人都称为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恶人”;他不仅被写成布道者,而且体现了超越世俗权威的自由精神,反衬出人类最可怕的缺陷—“怯懦”。对“真理和正义的王国”的追求和对善的信仰正是他永恒的精神力量所在。耶舒阿所代表的逻各斯为彼拉多提出“真理是什么?”[1](22)这一永恒的追问提供了契机。他是完全人化的基督,作为人的正面理想的化身,成为小说另外两个层面的主人公—现实世界的大师和魔幻世界的沃兰德的精神归宿。(节选)

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