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俄罗斯 Russia Insight
北方威尼斯 —— 圣彼得堡
- 2016-09-14
- 次
辗转两夜,终抵达俄罗斯,初降夜晚十点太阳才缓缓落山的圣彼得堡,初次感受白夜的奇特,必须拉上窗帘才能放心入睡的夜,黑夜不懂白天为何那么长。夏季多雨的圣彼得堡,迎接我们的却是难得的大晴天,一路阳光灿烂,仿佛馈赠。餐厅门前的肥鸽子信步蹒跚,我蹲下身想嬉闹它们一番,它们淡定自若,从我脚旁缓缓地摇摆经过。抬头,见两三头顶大大白色海军帽的俄罗斯少年,忽然想到保尔柯察金,想起小学的那个暑假,在家里反复翻阅妈从学校图书馆借回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然后在本子上,很认真地抄写下那段最著名的名言,跟练字似的。任何一种情结都不是突如其来,层层被唤醒的记忆,也许是和过去的某段成长经历发生了交集。
圣彼得堡与北京时间相差5小时,晚上8点就已困乏难耐,倒床熟睡,清晨3点就醒,索性就不睡了,掀开窗帘,面前的城市已渐苏醒,酒店正对一条宽阔工整的大街,道路两旁路灯的微光汇聚,收敛这座城市灿烂的锋芒。说俄罗斯人行事风格是低调的奢华,即使大名鼎鼎如列宾美术学院,也不设夸张醒目的牌匾,安静的在原地伫立很多年,等候膜拜的人们自寻揭示。
于是这个清晨,毫无预料的,在房间里观看一场完整日出,跟随云的涌动变幻,火烧的子母云团排着间隔一致的队列东游至南,最终融为一体,温柔暖意的晨光让彼得大帝于312年前所建之城沐浴金色。
斯莫尔尼宫
恩格斯的雕像前一位 “遛猫” 的老妇人
斯莫尔尼宫” 旁,蓝白相间的一座外观雅致的教堂,便是 “斯莫尔尼修道院”,提到它就不得不提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小女儿 “伊丽莎白女皇”,据说这位俄国史上最 “败家” 的女皇,当初为潜心修道,而创建了 “斯莫尔尼修道院”,圣彼得堡的第一所女子修道院。伊丽莎白女皇自幼接受法国宫廷文化教育,精通法语,热衷法国上流社会流行的一切华美的时尚,艺术品位不凡。她还亲自规定俄国女子的着装,指导她们研学宫廷礼仪,比如 “扇语”,据说18世纪宫廷贵族女子的宝贝,折扇,竖琴,象牙盒子,说起精美华贵的象牙盒子的作用,很多人可能不知,原来是将它放进雍容繁复的裙摆中,吸引蛰伏在裙摆内的小虱子。
斯莫尔尼修道院一侧
圣彼得堡,彼得的城。彼得大帝,是和康熙同时代的杰出帝王。在 “彼得堡罗要塞”,和一尊正襟危坐的彼得大帝铜像合影,触摸他的右手得健康,左手得财富,近观他的模样,两米多高的个头,头却很小,眉目英飒。
在兔子岛上建 “彼得堡罗要塞” 的目的最初为了防卫,后来被设为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并用于监控涅瓦河上往来的船只。要塞最醒目的标志是彼得堡罗大教堂以及钟楼尖耸的金顶,包括彼得大帝在内的历代俄国沙皇灵柩皆安存于此,愈感庄严神圣。1703圣彼得堡的奠基年,自此这座城渐渐从要塞发展起来,由于位处沼泽,彼得大帝下令把全国的石头运到这里充当地基,从外地来的船交税不上交钱币,而是随船运来石头。围绕教堂的空地,铺地石并不平坦,是在告诫世人,在一切不平坦的经历中,只要有神庇护都会平坦渡过。
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双城间,偏爱圣彼得堡更多一些。如果不是跟团,我想我会带着画笔,在涅瓦河畔找个地方坐下来写生,虽然没学过绘画,但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丝毫不减。圣彼得堡就像一座油画框里的城市,美得实在是有点不真实,可却是真实的。尤其涅瓦河的两岸,有着让人激动得起鸡皮疙瘩的美,河水是不可抑制的流动,岸边的建筑静止 “有声” 的呼吸,行人过客游走于这优美长卷中,谁成全了谁,谁让谁更美。
在涅瓦门外的码头,眺望对岸,一排湖绿色巴洛克式的建筑群,就是冬宫。昔日沙皇皇宫,现为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与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冬宫的藏品缘起于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欧洲大量购入的艺术品,那时的俄国文化还很贫瘠,不曾经历欧洲文艺复兴的洗礼,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二世都深知文明对一个民族的意义,他们对欧洲文明实施狂热的 ‘拿来主义’,无不彰显要建立自己文明的高瞻远瞩和野心” ( 《俄罗斯双城记》 冯骥才 )。
所以博物馆的珍藏太浩瀚,太灿烂,据说若在每件作品前停留5分钟,走完整个冬宫需要花掉20年的时间。跟团的弊病,即观览不得已沦为走马观花,比如,对与之擦身而过的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蜷缩的男孩》,一直耿耿于怀,借同行妹妹所拍照片,几番揣度。形态是一个男孩低着头,蜷缩着身子,欲拔除脚下的刺,不同于一般大理石雕像的圆润光滑,它的表面显得粗糙无光。米大师曾说,“万千欢乐不值一种苦恼”,可见他忧患一生,极致悲观的情绪,既是一种折磨,也是上天对他天赋的恩赐。回看现实,其实我们普通人的一生,也都不断在经历苦难的锤炼。烦恼的刺痛,痛在脚下,除了自己明白,而后悄然根除,旁人如何知晓,即便说出口,旁人也未必感同身受。
冬宫里的达芬奇,毋庸置疑的镇馆之宝。达芬奇的真迹现存于世的仅10幅,其中的2幅便藏于冬宫。《持花圣母》和《圣母丽达》,也有其他译名,同我在卢浮宫看过的《蒙娜丽莎》一样,画幅偏小,但足以让人屏气凝神驻足很久。圣母是神,可画中看起来却像是邻家女抱着孩子,含笑恬静温柔,散发母性光辉,怀抱中的婴孩耶稣,在《持花圣母》中双目微阖,到《圣母丽达》里却睁大了眼,不再像一个未谙世事的婴儿,反倒若有所思的注视这人间,在画前不论你站哪个方位,都躲避不了他的视线。俄罗斯的博物馆很有讲究,在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里,看到的是从欧洲购入的大量艺术品。而记录俄罗斯本国历史的绘画和雕塑,则主要收藏于另外两处,圣彼得堡国立的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和莫斯科私立的 “特里季亚科夫画廊”。
艾伊瓦佐夫斯基《九级浪》和布留洛夫《庞贝末日》,两幅气势恢弘的巨作,在一展厅内面对面,印象极深,代入感很强。巨浪翻涌,被巨浪淹没的绝望,远处却迎来一束光,映射人们险境中求生的力量和顽强。火山喷发,庞贝城的毁灭已成定局,丧魂落魄的人们忙于奔命,惊惶恐惧的气氛渲染画布,左方逃难人群当中一个头顶油画箱的年轻人正是画家自己,看过解读,画家画的是庞贝古城,实则暗示祖国俄罗斯,他想表现的是在历史的浪潮中,没有主角,所有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都不可避免要经受历史的变迁和震荡。
在列宾作品的展厅中,大家一致为从小学课本一跃眼前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而激动,纷纷上前合影。还有独立占据一个厅的《1901国务会议》,画幅之大几乎撑满一面墙,据说列宾为完成这幅油画,预先为其中近八十多位官员进行过肖像写生练习,部分习作也一同陈列在旁。另外我特别钟爱的一幅《Sadko 又名:萨特阔在水下王国》也藏于此,魔幻和浪漫主义风格一直吸引我,取材自 “斯拉夫” 人的中世纪神话史诗,故事神奇跌宕,并派生出歌剧和戏剧。萨特阔身旁这架 “古斯里琴”,俄罗斯民间最古老的拨弦乐器,用它弹奏并吟唱的乐曲,深深打动海皇和公主,充满美妙的想象,亦是对继续探寻这个民族深厚灿烂文化的神秘牵引。
列宾,这位俄罗斯最伟大的画家。一个平凡的夏日午后,车驶向圣彼得堡郊外的列宾小镇,探访下一站 “列宾庄园”。据说1899年列宾买下这里,并取名 “别纳特”,俄语 “老家” 的意思。进入庄园,一片白桦林,林中两条路,一条直通故居,另一条先抵达后花园。故居是一栋木制别墅,铁皮房顶很特别,作为画室的房间,全都是透明玻璃窗,采光绝佳。可惜我们去的日子不对,当日闭馆,未能入内参观。
“用列宾自己的话说,他在这里度过了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庄园里的湖泊泛着波光,丛林郁郁葱葱,每天清晨或黄昏,列宾在此作画和冥想。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当他休息的时候,他会静静地望着湖边的弯曲小路,他的目光便会穿越日出日落,穿越狂风暴雨,看到天堂的光芒。于是这条小路也被列宾称之为 ‘通往天堂的路’ ”。
“1930年9月29日,画家在这里与世长辞,并安息在庄园里他自己选择的一处幽静角落”。朴质的东正教十字架象征列宾最后的安身之处,尘土上零星摆放着人们捎来的鲜花,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一切仿佛 ashes to ashes dust to dust 尘归尘,土归土,不过是回到原点,回到了“老家”,列宾在面对死亡到来时,内心是如此平静。
有本书一直陪伴我的童年,粉色的封面,画着一排顶着洋葱头的城堡,穿着异域服装的公主站在古堡前,书名叫《普希金童话诗》,作者普希金。来圣彼得堡,必然拜会 “普希金城”,又叫 “皇村”,诗人少年时在这的贵族学校求学,如今透过诗作《皇村回忆》,以及一尊诗人斜坐长椅、拖头沉思的青铜雕像,追忆畅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能够背诵多少。
皇村位于圣彼得堡南边的郊外,1708年彼得大帝为其妻叶卡捷琳娜一世建造 “叶卡捷琳娜宫”。在前往皇村的途中,导游小宋绘声绘色的讲起这位叶卡捷琳娜一世 “麻雀变凤凰” 极富戏剧性的上位史,听起来很有意思,尤其那段玛尔塔 (叶卡捷琳娜一世的本名) 和彼得大帝在大臣缅希科夫的官邸邂逅的故事,像看荧屏热播的清宫剧,充满嚼味。
叶卡捷琳娜宫,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依旧由设计了斯莫尔尼宫和冬宫的俄国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操刀。殿内大量充斥耀眼的金,华丽复杂的雕花造型,奇珍异宝不胜枚举,富炫耀眼,穷奢极侈,尤其名声最响的 “琥珀厅”,全由琥珀铺满的墙壁,据说二战期间所有的琥珀被德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现在厅内的景象已是后来根据史料复原。在叶卡宫走一遭,眼睛频频吸金,更拜服彼得大帝对妻子的极致尊宠和爱,从叶卡捷琳娜一世画像中,看她眉宇流露出的男子英气,另一幅骑马图,据说她曾陪彼得大帝多次远征,女中豪杰自是非比寻常的命。
夏宫,由彼得大帝下令兴建,后成为历代沙皇消夏的郊外离宫。夏宫巨大,大气恢弘,分上花园和下花园,最著名景观非庞大的阶梯式喷泉群莫属 (多达60多座喷泉),和一众游人欣喜等待,整点交响乐起,随之一场激昂盛大的演出。据说 “喷泉全年喷涌不息,原理则是利用下花园和宫殿所在的上花园十八米的落差,从上花园引出的泉水,以自然的落差压力,在下花园形成喷泉,只要水不结冰,就无需水泵也无需动力,从而造就举世无双的喷泉艺术”。
据说喷泉梯,下通波罗的海,眼前和蓝天交际的芬兰湾,是波罗的海东部的大海湾。在海边走走停停,呼吸海的湛蓝,对生长在内陆的孩子总是兴奋,慢慢踱回上花园,沉醉绿荫葱葱,阳光透射下来,片洒周身,5月圣彼得堡还有几分淡淡的凉,穿得住轻薄羽绒,松鼠飞跑迅速,飞禽啼鸣,坐在绿得彻底的背景里平静呼吸,却也耐不住心啊,渴望捉个迷藏,绿野中觅会仙踪。
记三座教堂和一尊塑像。伊萨基辅大教堂,也译成伊萨基耶夫大教堂,或圣以撒大教堂,是可以登顶俯瞰圣彼得堡的教堂,是历经40年才建成完工的教堂,是和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翡冷翠圣母百花大教堂” 并称世界四大教堂的极其庄严宏大的教堂。受极昼的影响,在圣彼得堡游览的几天,常常忽略了时间,不知该算白天还是夜晚,我们在白昼夜的晚间8点登顶伊萨基辅大教堂时,天还是亮的,起了风,多了云,完美的阳光落在教堂的紫金顶上,满溢出一层淡淡的紫,一切美得那么恰当,自然。
在伊萨基辅大教堂另一侧,是 “十二月党人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 “青铜骑士” 雕像。“彼得大帝骑在腾跃的骏马上,马后蹄下踩着一条毒蛇,象征打败敌人,勇武向前,势不可挡的凛凛威风”。叶卡捷琳娜二世当年执意令人不惜一切代价,建造这座纪念她心中无限景仰的英雄彼得大帝的雕像,诗人普希金也同样崇拜彼得大帝,他创作了一首著名的叙事长诗 《青铜骑士》,灵感便来自这座雕像,从此 “青铜骑士” 也就成了这座彼得大帝纪念碑的代名词,如今这里是圣彼得堡城市的地标之一。
喀山大教堂,一排柱廊掩映下的圆顶建筑,现仍是东正教的教堂,大殿内信徒们排着队,虔诚等候圣母施受的亲吻。喀山大教堂是纯正的东正教教堂,虽然它94根柱廊以半圆形排列的建筑模式并不符合东正教的要求,相反极具文艺复兴的古典建筑风格,显藏非凡气度。1801年,由叶卡捷琳娜二世不怎么待见的儿子 “保罗一世” 下令修建,历经十年,于1811年建造完工,用于存放东正教圣物,其中包括,最令人敬畏的 《喀山圣母像》复制品。据说喀山圣母圣像显灵,庇佑俄国击退瑞典和拿破仑率领的法国,于是喀山圣母成为俄国军队胜利的守护神。可自从圣母像被盗,俄罗斯国运立刻遭受重创,先是在日俄战争中输给崛起的日本,紧接着爆发俄国大革命。据说七十年代喀山圣母像曾现身葡萄牙,直到2004年,才被归还俄罗斯。
滴血大教堂,是圣彼得堡少有的纯俄罗斯风格建筑,其设计蓝本是莫斯科红场的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有着多彩的洋葱顶,高低大小,错落有致,像童话中的城堡。1881年,被誉为 “俄国农奴的解放者”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乘着马车,去签署改组国家委员会,并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政改进程的法令,当他的马车经过格力博耶多夫运河河堤时,遭到民意党极端分子的暗杀。刺客投掷的第一枚炸弹炸伤了卫兵和车夫, 仁慈的亚历山大二世不顾劝阻,执意下车查看他们的伤势,结果刺客投掷的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双腿被炸断,被送回冬宫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两年后,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父亲,在其遇刺的地点修建滴血大教堂。
滴血大教堂外观,依傍着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
在如此华丽神圣的殿内参观,只能屏息凝神,仰望,再仰望
”教堂内部嵌满了以旧约圣经故事为体裁的镶嵌画“
教堂外的商铺
请问这是在模仿谁 ?
优雅行走教堂前广场收费合影的艺人,中世纪装扮,贵族淑女绅士范
那几日不断遇到结婚的新人,却说俄罗斯是全世界离婚率最高的国家,可阳光下许诺的誓言,虔诚又笃定,幸福在瞬间定格的画面,仍值得深藏于心,珍惜并回味。
导游小宋给我们讲起俄罗斯人的结婚仪式,略记一二。户籍登记处的工作人员每天只接待4对新人,使得有结婚意愿的新人必须早早前去预约,这常常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尤其在旺季,不乏很多新人还未等到这一神圣日子的到来,就已分道扬镳。
结婚当日,新人首先来到户籍登记处和教堂,进行仪式。双方默哀,感恩先人,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今日的和平。誓言与祝词过后,将玻璃杯抛向空中,重重的摔碎,越碎越好,代表未来日子,共同经受的磨难会越小。一旁的亲朋们,大声喊着:“苦啊!苦难!”的时候,新人必须马上亲吻,代表我们要甜的,不要苦的,这其实是反语相祝。
新娘第一次穿婚纱必然是在婚礼当天,婚纱照也是当日才拍,新郎握着满满一手从银行换好的戈币(1卢布=100戈币),必须顺利地拼出新娘完整的名字,才算是真爱,因为俄罗斯人的全名都特别长。在酒店召开晚宴,简单又隆重,有司仪,有朋友的祝福,以及双亲馈赠的礼物。
新郎的父亲会拿出一串钥匙,代表房子,条件好的家庭,可能拿两串钥匙,另一串代表车子。婆婆则会送新娘一件孔雀石做的装饰品,有镇宅之用,孔雀石也是妻子之石,婆婆寄希望婚后,女主人把家料理的好好的,两个人的日子才会过得更加红红火火、有滋有味。
新娘的父亲会送女儿一件精美的首饰盒,无论贵重,盒子的上方都绘制着童话故事,这盒子也相当于聚宝盆,父亲一方面希望女儿尽快将它装满,以防日后万一离婚,还剩下一盒子贵重的首饰,另一方面其实是希望女婿将家里的财政大权放心的交给女儿。妈妈则会送女儿套娃,希望他们多生孩子,巩固家庭,套娃大大小小的一共七个,俄罗斯人特别喜欢数字“7”,他们觉得完美的家庭人数是7个人,因此期望女儿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处处得到神的庇佑。
婚宴上,大家唱歌,跳舞,读诗,一直持续到12点,最后以放烟花宣告热闹仪式的结束,未来的日子将平淡无奇,请偶尔想念结婚时的甜美,和彼此许下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