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研究中心举办中亚沙龙(二十)
- 2024-11-18
- 次
7月1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俄罗斯研究中心”)举办第二十期中亚沙龙,探讨中亚地区新形势新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赵常庆首先发言,他认为哈萨克斯坦一月事件发生后,托卡耶夫总统开始探索“新哈萨克斯坦”之路,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但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前景还不是很明朗。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关系出现一些变化,但不会影响盟国和战略伙伴的基本实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许涛分析了今年7月1日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共和国发生骚乱的原因。他认为,示威抗议活动虽因修宪引起,但是苏联遗留的共和国之间划界问题、一定程度的民族分歧、该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咸海生态破坏严重以及某些外部势力参与,却是引起骚乱的深层原因。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研究员邓浩简略阐述了中亚国家独立31年来形势发展的四个阶段。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去世、米尔济约耶夫继任总统以来,中亚国家形势发展进入动荡和改革期。其主要特点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第二代开始执政,中亚国家领导人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强,中亚地区一体化趋势加强,破坏安全与稳定的事件不断出现。中亚国家与世界各大国的关系开始发生某些变化,美国的中亚政策从主要遏制俄罗斯变为同时遏制俄罗斯和中国。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苏畅谈了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她认为,中亚国家形势总体比较稳定,但在内政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该地区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例如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边境地区形势呈现综合性复杂局面,某些国家的不稳定风险增加,其中政治不稳成为首要风险。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室主任张宁从不久前塔吉克斯坦巴达赫尚地区的一桩刑事个案谈起,分析了案件发生的深刻原因,包括巴达赫尚远离中央的地理位置、极端宗教势力影响、黑社会和反对派势力活跃、阿富汗极端势力蠢蠢欲动、塔国内政权处于交接之前的关键阶段。他特别指出,中亚国家的动乱事件大多由民生问题引发,互联网等社交平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室副主任杨进分析了近期俄罗斯、美西方与中亚国家外交的互动及其特点。他认为美西方正在利用政治、经济、外交等资源加大拉拢中亚国家的力度。俄罗斯也没有因为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而减少对中亚国家的关注与合作。普京总统最近访问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出席里海沿岸国家领导人会晤就说明了这一点。
关于中亚新形势对中国的影响,有的与会者认为,对中国的影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有的则认为,机遇大于挑战。中俄应该进一步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协作,与中亚国家一起,共同保障该地区的安全、和平、稳定与发展。
在自由讨论环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所长丁晓星,该所资深研究员王郦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陈玉荣,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肖斌,该所中亚室原主任吴宏伟等专家学者发言。
会议由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宪举主持。军事问题专家贾海鸣,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副所长韩璐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