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关雪凌
- 2016-10-21
- 次
关雪凌: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在座的诸位专家学者或者是从理论和政策的角度进行过问题的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座很多企业界还有其他业界朋友们也是从实践层面切实推进着中俄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而全球经济治理是世界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定当中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毫无疑问,中国和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国家,但是在以前的研究当中,我们却很少把中俄关系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相提并论。
但是今天论坛的主题就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调整中的中国与俄罗斯,我想就这个调整当中的中俄合作谈一点我的看法。
因为当今的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形势决定任务,问题互换思路。主要谈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长期停滞的现实凸显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合理。
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至今已经整整八年,这是一场爆发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危机,这是一场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危机,这也是一场主流经济学迄今没有能够预测也无法解决的危机。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各种救市和反危机措施,但世界经济市场持续低迷。这里列举几个简单的数字,第一,全球经济增长。根据IMF的数据,1997年到2006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5.4%,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为5.7%,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增长下降到3%。在几年的经济恢复过程当中,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全球经济增长已经徘徊在3%左右。
从这个角度来看,世界经济在艰难曲折当中复苏,但是我认为它处在一个长期停滞状态。
第二,全球贸易额减少了40%以上。
第三,国际直接投资总额减少了50%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数据,这就是全球债务。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同时,全球债务上升到前所未有的规模,根据国家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到目前为止,全球债务已经达到252万亿美元。大家可能会问,3%和5.7%的增长只差两个百分点,这有什么差别吗?然而债务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可以想象经济增长的前景如何。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今年4月5号,国家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全球经济稳定报告,报告指出,全球经济正步入增长长期乏力,利率持续走低的新时代,同时收入增长持续和不平等加剧问题,导致一些国家民粹主义和内向型经济抬头,政治凝聚力下降,政策不稳定性上升。全球经济和金融发展陷入停滞的风险增大。
除此以外,我们看到各种危机和难题接踵而至,并相互影响。金融危机发生后,欧债危机、欧元危机、难民危机、叙利亚危机、英国脱欧,现在陷入到冷战之后最复杂和不确定的时期。从经济体系来看,主要延续了二战以后美欧以实力主导的架构,包括世界银行、国家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七国集团等。
像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世界经济当中也出现过很多危机。这些危机无论是爆发在发达国家还是爆发在发展中国家,都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依靠刚才提到的这样一个治理架构,部分解决了危机。
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使发达国家意识到单靠发达国家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危机中遇到的问题,于是这场危机催生了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再次使发达国家感到摆脱危机的力不从心,于是危机催生了2008年开始的20国领导人峰会,就是今天我们讲的G20机制。
所有这些都表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存在着不合理之处,这个不合理概括为两点。第一,治理主体的不合理。西方大国话语权过大,新兴市场经济体作用被忽略,话语权得不到保障。
第二,治理议程不合理。以前主要解决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失业和福利问题,严重忽视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尽管WTO启动的多边贸易谈判名为多哈发展议程,但是15年来收效甚微。如何解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和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从G20圣彼得堡峰会到杭州峰会体现出中俄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共同诉求。面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现状,中国和俄罗斯一直都在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向合理化方向发展。2013年,G20圣彼得堡峰会,俄罗斯将确定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作为论坛的主要目标,并且积极推动全球经济合作。
2016年,杭州G20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继续了圣彼得堡峰会的主题,在峰会上提出了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留下了中国印记。我们在峰会上所提出的中国方案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治理模式的改变。
事实上,在改变不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上,中国和俄罗斯有共同的诉求,也存在很多的共识。两次峰会共同的主题都包含经济增长,对国际组织的改革呼声也高度一致。普京总统在2013年呼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重大改革,普京在很多年前就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美国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美元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寄生虫,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这样的体制。这是从俄罗斯方面来看。
从中国来讲,2014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谈到,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切实反映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特别是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在杭州峰会之后,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再次强调,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改革是大势所趋。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大家的事,这点是习主席特别强调的,说这是我们大家的事情,要坚持共商,大家一起商量,共建,共同建设,共享,分享。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使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主张形成共识,形成共同的行动。
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中俄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调整中能做什么。共同的诉求成为中俄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当中能够进行合作的重要基础,但是如何化共识为行动则是一个宏大的问题。大致有两个层次的合作。
第一,在金砖国家机制下,加强中俄合作,带动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以增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实力。
目前,G20机制正在从短期应对危机向长期治理机制转变。在G20当中,金砖国家是一个特殊群体,有一个迹象表明,每次在G20峰会之前,都会有一个金砖领导人的一个单独会晤。作为金砖国家这个概念的创始者,它是2011年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提出来的,事实上奥尼尔到今天连做梦都不会想到,他当年为投资银行家们所提出的一个市场投资概念,在2009年发展成了一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
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6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合作机制正式启动,第一次会晤就是在俄罗斯。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之所以选择大家抱团取暖,根本因素一定是国家利益的驱动。但同时,它也是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前十年,金砖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地位很低,这和这些国家迅速增长的综合实力不相匹配。而每一个单独的金砖国家又不具备改变现行治理体系的能力,所以现在金砖国家实行联合图强,应该说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像刚才提到的,尽管现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处在停滞的状态,低速的增长。但是金砖国家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目前金砖国家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当中占到2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根据国家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到2030年,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将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我们知道金砖国家分处四大洲,地跨南北半球,国土面积占全球近30%,人口占全球近40%。目前金砖国家机制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的重要平台。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金砖国家国情不同、文化各异,尽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无论是国际的还是地区层面问题,我们有相似或相同的看法,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利益冲突的存在,如何求同存异,如何化解分歧和矛盾,最终实现金砖国家的共同发展,我想中国和俄罗斯在其中应该起到领导的作用。
在刚刚结束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上,即印度的果阿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坚定信心,共谋发展。而普京总统提出,金砖国家要携手努力,推进经济改革,并支持中国明年举办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这是第一个合作层面。
第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以及大欧亚伙伴关系框架下,深化中俄合作,扩大朋友圈。
根据形势变化,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2015年,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组成的关税同盟实现了一体化升级,这就是欧亚经济联盟,随后,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也加入了欧亚经济联盟。值得关注的是,去年5月,习近平访俄期间,中俄签署了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倡议。普京总统指出,世界经济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和增长点的消失将导致地缘政治紧张,并引发危险。因此,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寻找出路,为此,普京提出了大欧亚伙伴的概念。
2016年6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大欧亚伙伴关系正式写入了中俄联合声明,就像刚才刘伟校长谈到的。目前两国政府部门正在共同研究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的相关问题,我认为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反映出了俄罗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上的一个巨大变化,从后苏联的一体化转向大欧亚一体化,积极向东亚、南亚拓展地缘关系和地缘经济影响力,同时大欧亚伙伴关系也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回应,这对中俄关系的进一步提升和加强欧亚地区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中俄各自国家利益的差异和来自发达国家的阻力,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建立将充满挑战。
习近平主席指出,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体系的变化,我们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的说话办事能力,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但是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客观地说,目前摆在中国和俄罗斯面前的难题也不少,例如俄罗斯如何摆脱资源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创新型增长。中国如何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经济发展。在地缘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增强互信,互相倚重,不仅对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运转,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
最后我们希望中俄携手能够带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逐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与调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