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当代亚太》执行主编高程
- 2016-10-21
- 次
高程:
感谢会议主办方,感谢主持人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在今天这样一个重要的场合能够作这样一个主旨演讲。
我注意到,刚刚各位的发言人都是从经济理论或者经济实务的领域谈了一些他们权威的看法,他们都是这方面权威的专家。
我最后一个发言,就从自己的专业,国际政治的角度就今天的主题,全球秩序和治理体系下中俄合作,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今天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化的特点。第二,中俄全球战略协作和在治理体系中合作的外部基础和内在动力。
首先是全球治理体系变化。
刚才关雪凌教授也提到它的种种不合理状态,我总结为世界经济秩序的主导大国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集团如今已经无力而且也没有意愿为国际社会和成员国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动力,美国开始将它在全球治理中的主导权建立在一个破坏性而非建设性的角色上,全球治理的生态也逐渐政治化和集团化。
美国从WTO倡导自由开放的多边理念转向如今逐渐的排他性、俱乐部的模式,如TPP、TPIP,在澳大利亚的G20峰会上,美国拉着西方伙伴将原本解决全球经济治理问题的新兴经济体峰会这样的峰会观点转移到集团危机等领域来孤立俄罗斯。在2015年和2016年的东亚峰会上,这个峰会本来也是以经济合作议题为主的经济平台,美国又试图拉着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共同针对中国。
同时我们看到美国拉着欧洲盟国和日本非法制裁俄罗斯,同时还试图建立TPP、TPIP这些政治排斥很明显的俱乐部的政治集团组织,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进行限制。
这些都在印证这样一个逻辑,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下不能够容纳独立的大国之间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以及这些国家在他们周边合理的政治和经济诉求。
然而我们也看到,相对实力衰退的美国,很难维持大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中俄两国就需要而实际上也正在思考的问题就是,在美国单边霸权的国际治理格局下,两国如何构建独立大国之间基于正常国家利益的平等战略的协作关系。
这是第一个问题。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是在这种新兴的全球治理体系下建立的,它的深化是建立在两个外部基础。第一个基础,共同对抗美国主导的治理体系和以美国为主的单边霸权,这是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在亚太地区对中国遏制的政策和在欧洲继续削弱俄罗斯的政策是同时并行的,为了避免在它的两个重点战略地区主导权的弱化,美国在亚洲是尽力防止中日两国形成经济合作,带动整个东亚地区。在欧洲,则是努力阻止俄罗斯和欧盟达成和解以及形成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与欧盟的经济合作,破坏他们之间的政治互信。
实际上这种思路的核心就是美国要维持自己在亚太和欧洲的主导权的合法性,这种思路也就体现为对俄罗斯是以军事为主的一种硬制衡,对中国则是通过国际经济规则为主的一种软制衡。中俄与美国主导的集团政治生态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两国合作的一个外部基础。
我认为中俄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推进合作的第二个外部基础,就是反对西方对自己发展的一个干涉,这是两国的一种价值认同。中俄两国都曾经很努力希望自己被主流国际社会所认可和平等地接纳,但是可以看到美国和西方世界不能容纳大国立足自身特点这样一个发展模式和他们治理自己国家的这样一种方式。它比较习惯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还有一种非敌即友的思维模式去看待这两个国家。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中俄两国,虽然宗教文化和政治制度不同,但是却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大国关系,这种关系不同于美国和盟国之间的不对等的关系,两国之间并没有相互强加的意图,而是布局到对方的作为大国的地缘利益和经济关切。
在大的问题上相互倚重,在2014年的中俄联合声明中间,特别强调了要注重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发展模式,反对美国的文化霸权和通过意识形态渗透来干涉别国内政,而且首次共同强调了文化传统和文明的多元性。
基于这一点,中俄两国还需要团结那些想要保持自己发展模式的有独立性的,并且有安全自主能力的新兴市场国家,推动金砖国家的合作,寻求新兴大国的国际利益的会合点。
最后一点,我想谈到的就是中俄保持和深化全面战略协作关系,不只是应对美国和面对西方的傲慢与偏见的抱团取暖,中俄在全球治理体系的合作关系是长期性和结构性的,具有内在动力。
我们也看到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俄罗斯东向的战略与中国西进的一带一路,包括这些战略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交集。从现实角度来看,乌克兰危机和西方的制裁可能带来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俄罗斯能源出口市场的布局开始向亚洲转移,这也是一个对能源需求巨大,而且正在谋求多种渠道来分散能源风险的中国的利益不谋而合。
其次,西方的制裁迫使俄罗斯在金融领域与中国形成越来越深的相互联系,这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再次,西方的制裁令普京政府开始在经济战略促进俄罗斯市场的多元化,对欧洲经济的反制裁也涉及到一部分市场的转移,中俄经贸的合作也将迅速扩大和深入到很多之前没有涉及到的领域。
中俄之间共同的战略诉求和经济合作动力都推动了两国关系越来越开始于一种经济层面的务实合作,而且在全球治理领域形成一个长期协作关系。刚才提到了,美国已经逐渐丧失对世界地区的繁荣提供更多建设性的产品的能力和意愿,它利用南海、钓鱼岛和乌克兰等问题,在亚洲和欧洲助推了争端。在中东、北非还有西亚地区引爆了革命,但是却不愿意为此承担责任。而中俄在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建设性的力量去改变对本国以及对新兴市场国家不利的既有的国际规则,这个要求两国的合作并不仅限于双边,要团结区域其他大国,在金砖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上海合作组织、APEC、亚信峰会等多边组织之中深化合作,中国成立了亚投行以应对美日鼓吹的亚开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启动在即,这些都会渐渐松动当今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单边霸权的主导状态。
与此同时,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俄罗斯正在推进中的欧亚经济联盟正在建立合作的对接点,这也可能会改变地区的结构。
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和经济合作关系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将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个代表,成为美国主导的既有国际秩序的平衡和修正的力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平衡公正的方向发展。
谢谢!